找到相关内容157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摩诃止观义例科

    。以大经为扶疏。以大品为观法。引诸经以增信。引诸论以助成。  【科30】观心为经。诸法为纬。织成部帙。不与他同。  【科31】问。大师口决纯为治病。为复更有余心要耶。  【科32】答。诸皆治病。  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269649.html
  •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、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

    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”,而龙树作《中论》,从初观因缘品乃至观邪见品,总二十七品皆用一“观”字贯彻始终,《十二门论》初观因缘门,末观生门,总十二门,而全以一“观”字贯串本末,岂无故而然哉?主要是诸佛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069852.html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这话是从修行上谈,说观心必须以唯心为前题,才能进行,因为若心外别有他法,则它便无法成为所观的对象。如果已经了达万法唯心,在这基础上,即使说唯色又有何不可。因为这时的色已是摄属于心的色。所以心色与色心又有...理论,它带有对唯心清净论的批判与修正。虽然它引用了一些唯心论的说法,但那是因为修行实践是以观心为基础,然而唯心论的心物一元看似解消了物质(无情物)的实在性,事实上隐含了心物二元对立的情况。而湛然“无情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毒热尘秽,滋长一切善法种子,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。  (二)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—即四念处=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;四正勤=已生之恶令断、末生之恶令不生、已生之善令增长、未生之善...观行。这个过程并无时空相可说,但详作分析,可成三相:制心、照心、观心。制心相,偏于禅定,指心定止一处;照心相,即由定中起照了诸法的功能;观心相,为照了诸法之时,产生鉴别、思惟、印证。鉴别,是对诸法相状的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二辑)

      你永远在分别染净对错,对于自身的言行举止永远以“标准型”为模式,  却不识知一切均由“自心”所生。  也就是说,当你的心是什么,才会相应什么。因此,修行人当善“观心”,切勿终日追逐外境,或揣摩圣意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7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一)

    讨厌,就是自己也觉得难为情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这就是因为没有多修养。若要免除这种神经错乱的毛病,这就要多念佛,多持咒,最好是把两只腿盘起来,眼睛闭起来,常常打坐,闭目观心,参禅看话头,久而久之,就会成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370430.html
  • 莲修必读(2)

    一何须尚。戠然礼拜称名。即是超方技俩。  净社铭  持戒为本。净土为归。观心为要。善友为依。  戒心戒方铭  必过不如防过。惜福尤宜積福。佛法深妙无穷。切勿自弃自局。若要熟处渐生。先须生处渐熟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070736.html
  • 罗近溪“打破光景”义之疏释及其与佛教思想之交涉

    接茶瓯时,又随众而与之。君必以心相求,则此无非是心﹔以工夫相求,则此无非工夫。……』其友恍然有省。 会中一友用工,每坐便闭目观心。子问之曰﹕『今君相对,见得心中如何﹖』曰﹕『炯炯然也。但恐不能...

    古清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970848.html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所谓“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的作用存在”,也就是说有一个现在心的作用。  应该指出,他对慧能开悟的这种解释完全是他自己的发挥,与历史上慧能的“顿悟”毫无关系。  南怀瑾认为这就是禅宗的观心方法,人们可以依照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──斌宗法师(1911~1958)的生平与思想

    再加上预释、分  释、合释甚至「余论」(无苦集灭道、四谛法门),就容易明白了。  天台「五重玄义」,内容分通别两种,通则「七番共解」;别则  「五重各释」。七番共解包含:标章、生起、引证、观心、料简(问 ...

    尹章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571195.html